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N种死法

茉莉花按: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举步维艰关键是中共政府害怕国外的NGO会传播外国的价值观,对其统治形成威胁。2004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说要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但是,在中亚地区发生了颜色革命之后。中共及其智囊机构的解读是,外国NGO是中亚的颜色革命的推手。从此以后,中国国内外NGO的生存就日益艰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大纪元   2011619

原本是绿色事业,在海外蓬勃发展的非政府组织(NGO)到中国后却一直是一个让人尴尬和不伦不类的问题。政府的管制和打压,资金的来源为艰,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一直限制着NGO在中国的发展。近日,业内人士在微博发文,“中国非政府组织的N种死法”再次引起对这种现实的关注和无奈。

非政府组织(NGO,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缩写),就是人们日常所称的“民间组织”或“社会团体”,指的是那些具有组织性、非政党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与经济组织之外的非政治组织形态。

在民主国家,普通公民可以成立为自己社区或国家需要服务的独立团体,与政府的工作相辅相成或者甚至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挑战。最为关键的一点,非政府组织的运作应极少受到政府控制。但是这种模式搬到了中国,即受到种种限制,变得有些不伦不类。

即使是著名影星李连杰创办的公益机构“壹基金”也面临同样的困境,李连杰做客央视访谈节目,大倒苦水,壹基金在注册、项目及财务等方面受制于官方主管机构而无法独立,让媒体和公众再次聚焦中国NGO困境。

近日,壹基金中国区合作发展总监唐艺蕾在微博发文“中国非政府组织的N种死法”,再次阐述了大陆非政府组织的艰难困境。

文章称,在中国,NGO实在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行业,周围的朋友很少有位同一个机构工作5年以上的,并且大多数朋友都经历过项目完成或者机构办公室关闭不得不重新找工作的困顿。不管是本土NGO还是国际NGO,在中国面临着太多的问题,资金,管理,政策壁垒。随便一个问题都足以在顷刻间宣告NGO的死亡。

并总结了中国NGO可能的部份死法如下:

第一种死法:没有资金来源饿死

资金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很有意思的是,即使是本土的NGO,也大部份都靠国外的资金来支持工作。因为除了有政府背景或者半官方的那些大型NGO,政府根本就不可能批准民间力量成立公募NGO,因为不能在中国筹款,没有赖以生存的基金土壤,他们只能依靠申请国外的资金存活。

在中国工作的国际NGO,由于资金完全来自于国外,一旦国外资金断链,就必须要裁员或者关闭项目办公室。

另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海外援助也越来越大,同时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这些信息都越来越多的让外国人相信,中国不再需要来自其他国家的资金支持了。

2011
5月底,全球基金宣布冻结对华拨款,不但很多草根NGO受到影响,很多在中国开展爱滋病防治和健康项目的国际NGO也不得不中断了在中国的项目。

第二种死法:人才缺乏瘦死

社会工作在中国是一个很新的专业,很多大学都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和硕士学历。但中国大学里很多社工专业的老师既没有学过社会工作,也没有参加过社会工作的项目活动和管理。中国NGO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专业的社会工作和NGO从业人员缺乏。

第三种死法:政策壁垒困死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成立非营利性民间组织的限制非常严。既有资金限制,也有业务主管单位的限制。总之,要成立非营利性民间组织本身已经很难,而要成立公募基金会如果没有特殊的官方背景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任务,壹基金2010年虽然最终完成了艰难涅槃的过程,但主要是靠像李连杰这样有着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发起人的影响。

第四种死法:机构老化僵死

目前国内本土的NGO往往是靠一两个创始人的强大意志力在支撑着。但各方面的壁垒限制了他们的筹款能力,只能长时间处在小规模运作的状态,人员也不稳定。一旦这些创始人退休或者去世,机构的命运可想而知。

很多大型国际NGO在中国也遭遇了“中国特色”,一些老牌NGO在中国由于人才、政策等方面的限制,不得不改变工作模式,很多项目由政府部门主导或参与。如果机构管理和项目运作长期没有改观和创新的话,由于贫穷落后将不再是中国项目的代名词,很多NGO的中国项目将慢慢失去吸引力,最终自己僵化而死。

第五种死法:社会观念窒息而死

传统的中国民众一直把NGO的工作理解为慈善,由于民间NGO和国际NGO在中国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其影响力很小,普通民众对他们的工作也了解不多。让普通民众了解到发展和社会工作的概念,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要让民众把捐款和可怜以及施舍这个词完全分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文章没有列出的还有一系列被中共当局使用各种手段打压至死的例子,比如,2009年,中国的学术网站"天益"被关,一向远离政治、纯以公益为务的NGO组织"公盟"也被当局找了一条莫须有的"逃税"罪名,再辅之以其它措施,比如让房东"自愿"出面停止租赁办公室等,逼使"公盟"关门。一场政治迫害演变成"逃税"的违法问题,对于中共当局来说可以说是轻车熟路。

中国经济学家何清涟发表文章称,近十多年来,中国政府机构、大学与研究机构没少从外国拿各种资助。由于那时政府有政治自信,加上中方合作单位均由政府掌控,这些合作项目并未被评估为影响"国家安全"。但从2006年开始,中国开始对NGO不放心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国内群体性事件风起云涌及独联体相继发生的"颜色革命"

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于20068月率先发文,为外国在华NGO总结了四条作用,一是危害国家安全。二是破坏中国政治稳定,三是助长腐败,四是在中国推行外来模式。中新社将这篇文章加上标题"部分外国非政府组织破坏政治稳定"广为传播。

文章称,中国政府不喜欢NGO的真正原因在于其权力独占欲。尤其是中国经济奇迹已逝,失业者日渐增多,社会反抗渐趋激烈,越来越缺乏政治自信,对NGO活动的容忍度就越来越低。

(责任编辑:薛飞)


[欢呼中国茉莉花革命 ChinaJasmineRevolution.blogspot.com 编辑与整理]

推荐文章:

收集茉莉花的种子,记录身边发生的事件

在change.org上签名声援艾未未(详细图解)

克服恐惧,走出勇敢的第一步

《茉莉花个人安全手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