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前苏联和中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瓦解20周年。1991年8月19日,苏联共产党内的保守派发动政变,软禁了改革派总统戈尔巴乔夫。虽然这次3日政变以失败告终,但苏维埃联盟的中央统治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强大起来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
1991年12月25日,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建议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体。苏联的解体对共产党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到今天。
经济学家张炜就此话题接受BBC中文网记者嵇伟的采访.
问: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苏东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到80年代末,在经济上进行的许多改革和尝试都失败了,所以认为中央计划的社会主义体制是不可改革的,只有用市场经济来取代,所以导致最后的解体,彻底改变制度。
苏东集团是先改变政治体制,然后改革经济。而中国是先改革经济,开放市场,政治改革目前虽然有人提倡,但并未真正开始。如果政治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经济开放,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政改之所以没有进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社会动力?
张炜:这个问题分两个角度来谈。第一个,我们先来判断苏东问题,因为你是借鉴苏东的经验教训得出这个结论。刚才谈到那些学者的看法,就是苏联的方案是先政治改革,后经济改革,不完全如此。苏东在5、60年代,尤其是当时的匈牙利、波兰和南斯拉夫,后来苏联本身,64年的柯西金改革计划。
这一路走来,实际上是试图在原有的政治体制内改革经济体制,但是最后发现,原来的政治体制已经完全不能容纳一个新的体制了,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经济改革不成功的情况下,才采取了从政治改革入手,突破那种政治制度,来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完整的叙述过程应该是这样的过程。
你谈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现在是不是缺乏对政治改革的诉求。如果从表面上看,因为中国这些年来经济体制改革,部分市场化,实际上使中国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给了体制内的一些学者一个理由,认为中国这条路是对的,所以用不着搞政治改革。
但这种说法实际上在民间并不能真正得到广泛的认同,所以简单地通过对比就看到中国缺乏改革的诉求,我觉得结论关于简单。
问:有一种观点认为,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统治阶层和精英阶层中的许多人都认为,向资本主义过渡,尤其是实行全面市场经济,会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权力和财富,而这点是导致前苏联解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而今天的中国正是在这么做,统治阶层和精英阶层在经济改革后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利益,所以不再追求像前苏联统治阶层追求的政治体制改革。您对此怎么看?
张炜:如果说苏东的政治精英事先设计好了在政治改革过程中来瓜分经济利益,这个说法未免把他们看得过高了。在苏东实现政改的时候,尤其是要看苏联,因为东欧国家的很多政治体制是苏联用军队强加给他们的。不要忘了,戈尔巴乔夫在推进政治改革时,曾经遭遇到政变的危险。
而且那次政变基本上都快成功了,如果不是叶利钦出面反对的话。所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要说他们的政治精英是自愿的从事政改,从而想在政改过程中瓜分利益,这个“设计论”是不太准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脉络。
但在政改过程中,因为政治改革总是从一个既定的秩序开始的,在既定程序中占有优势的那些集团,无论怎么改,相对来说他们是更容易在政改过程中攫取自己的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和苏联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走的是共同的道路,无论是苏联的改革还是中国的改革,原有的精英阶层都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使他们的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最大化。
但相比较而言,如果具象到中国和中欧两个不同的地区,他们原来的发展程度对他们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以及更多其它原因,仅仅看这个过程,双方的统治精英同样在攫取财富。中国的权力精英阶层攫取财富的速度并不比苏联的慢。
问:苏东集团的垮台不仅给了中国统治阶层很大的影响,对中国民间的影响也非常大,但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极其不同。在政治上,统治阶层忌讳至极,但老百姓,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希望中国也能摆脱一党专政;
但在经济上,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反对甚至恐惧发生前苏联解体后经济上的巨大动乱,致使许许多多人失去毕生积蓄,这是不是也是中国不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的原因之一呢?
张炜:苏东改革过程中经济的崩溃有它很多的内在原因,经济理论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它的改革失败的原因有些是内生的。苏东与中国的改革在有些方面是很难进行比较的,苏东在改革之初,尤其在苏联,它有95%以上的人都在全民所有制内工作,只有很少人,大约5%的人不被国家的福利范围所网盖。
但中国当时即使在高度控制的情况下,也有80%以上的人口,包括农村人口和城市里的非全民所有制人口,他们是不被包括在国家的医疗制度、退休制度之内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改革要想先发展市场经济,中国有80%以上的人会愿意去试,因为他们不会有损失。但苏东民间就缺乏这样的动力。
把中国和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一个对比,简单地说这个是成功的,那个是失败的,这种说法不太科学,而建立在这个说法的基础之上,认为中国由于经济的发展,就不应该进行政治改革,实际上是中国现在的统治阶层向老百姓灌输的一种不科学的说法,是为自己的拒绝政治体制改革做法所找的一个借口。
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媒体的中央控制,由于中国的信息封锁,所以这种宣传在老百姓中还是起了作用。中国老百姓在这样的体制下对苏东的了解是片面的,而且简单的把它归结为一种失败,并把这种失败归结为是改革模式造成的,从而恐惧这种大幅度的政治改革。这个做法正好中了中国统治集团的计。
问: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最近的西方金融危机,广泛支持了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成功的“中国模式”论。您赞成这个观点吗?
张炜:我是肯定不赞成这个观点的。当然这次经济危机使很多人有深刻的反省,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有反省。这个反省在经济危机冲击最大的时候,人们自然会走向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把它归结为市场经济不能容纳现代科技的发展。
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造成的,而任何一个经济制度都会有缺陷的,市场经济也毫不例外。但是从更长的历史时期,比如过去一百年的发展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进步哪一个快呢?毫无疑问是市场经济。
相对而言,尽管有许多不足,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有一个不断自我矫正的过程,所以现在来判断说西方的市场经济已经失败,我觉得为时过早。中国的发展才30年时间,资本主义胜过中央计划经济这个过程已经被一百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证明了。
而持“中国模式”观点的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我矫正的能力还信心太低,同时对中国现在中央政府的强力干预和一党制度下的有限度的开放市场这种混合式的经济模式也过于乐观。
实际上很多人看到了中国的这种模式虽然能促进短期发展,但这种发展的成本相当大,而且这种发展是否能持续,很多人也持怀疑态度。中国政府本身也面临更大的困难。
从理论上说,用历史眼光来看,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混合式模式具有少数人认为的那种优势。而且中国过去经济改革的成功,都是朝市场化发展而得到的。而中国存在的问题,比如腐败、污染等问题,恰恰是这种改革不彻底造成的。
来源:BBC
[欢呼中国茉莉花革命 ChinaJasmineRevolution.blogspot.com 编辑与整理]
推荐文章:
人民力量 公民非暴力抵抗初探 (视频)
收集茉莉花的种子,记录身边发生的事件
克服恐惧,走出勇敢的第一步
《茉莉花个人安全手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