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对民运人士的考问:是落伍者?还是超前的人?

    被称之为中国民运人士这一类人之存在已经有2-30年的历史了,而眼下发生的茉莉花革命却是一个完全新的事件,所以,民运人士如何对应茉莉花革命事件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说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此问题之研究从一个侧面来加深对民运人士认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大有收获。
   
    如果单就表面的现象看,你认为民运人士是一伙落伍者,可以举出以下的理由:
    1  民运人士普遍年龄偏大,队伍里几乎没有80后、90后的人,可以说此队伍是由中、老年人组成的,而民主——不论是过去的或者将来的,都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热血青年”;
   
    2  民运人士现在抱的民主本子,是20年多前的“64”(甚至40多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也是他们中少数人所抱的一个本子),就时间看,这些“本子”的纸都已经发黄了;
   
    3  民运人士(特别是海外民运人士)脱离中国太久,对于中国当下事件缺乏亲身感知,并且他们的学问和理论都有着“过时”的色彩,其中许多人的言论有“物干”的倾向,很难对应中国人当下的心态和情绪……。
   
    以上诸点还可以列举,笔者以为此3点对于要说明的问题基本上够用,所以,就此打住。
   
    可是,对于同一个问题,人们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如何看待中国民运人士的问题上也是如此。我以为,把他们这一群人同目前正在发生的茉莉花革命事件联系起来看,人们甚至可以得出另外的一种结论:民运人士非但不是落伍者,甚至可以说是“超前”的人啊!
   
    其理由如下:
   
    1)茉莉花聚集事件是一个在网络上发起的事件,而民运人士(特别是海外民运人士)却几乎都是泡在网络之水里的人,因此,在这一次茉莉花聚集事件中,许多民运人士都充当了推手,其中几位人物还被舆论炒为“幕后推手”……。无论怎么说,第一推手即使不是民运人士,而民运人士在此事件中,充当了推手的事情是没有人能否认的。可以这样说,从上一个月20日开始的茉莉花聚集行为少了民运人士是不可以想象的。别的不说,单就此而言,民运人士一点也没有落伍者的形象,反而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就浮在浪尖上。
   
    2)其所以造成上述现象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民主从“64”后逃到了网上,在网上落了脚,“宅”了下来。所以,民运人士“搞民主”的行为本身都是在网上搞,严格地说,是一种“网上的作业”,他们写民主的文章,都在电脑上写,在网上发表,如果说此类民主的文章具有反抗性的话,那么互联网这个“反抗一切权威”的东西,却有幸成为民运人士唯一的武器和唯一的工具。因此,在中国的广播里,虽然没有他们的声音;在中国的报纸上,虽然没有他们的文章;在中国的电视里,虽然没有他们的影子,但是在网络上他们却是一路真正的精兵强将啊!他们在网络上高举着反抗专制主义的旗帜,保存了中国民主的火种,所有这一切,和互联网的特性粘连在一起了。“互联网”,一位外国专家说:“它不受控制,自身永久存在,而且具有集体意识”(引自杰弗里•斯蒂伯著《我们改变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一书)。
   
    4)如果说民运人士果然落伍了,那么,这些落伍者被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改变”成为新人,并且又是新技术的完全受益者却是一桩永远值得庆幸的事情啊!民运人士也许自身没有感觉到自己被互联网改变,可是实事是,他们生活在互联网上,把网络生活变成为“常态生活”已经是发生了改变。进一步的发现便会发现,民运人士组织政党,也都在网上,点一点今天的民主政党,哪一个不是在网上“招兵买马”呢?据说,有的民运政党的根子都已经扎在中国的大城市了,试问,那能少了互联网吗?
   
    结论:
   
民运人士和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这一缘分决定了他们在可能落伍的时候又浮在时代的水面上了。于是,中国民主运动从互联网发端的这一茉莉花现象给人们所带来的启示是:民运人士并没有落伍,他们是中国民主的坚持者,至少,在中国民主消沉的这近20年时间里,因有他们的坚持,民主没有断了脉气!

    2011316日     《民主论坛》上载

1 条评论:

  1. 不管是不是民运分子发起的这次茉莉花行动,说到底,这个事情中都有他们的影子,甚至于有些人还公开跳出来承担了发起人这个名头,茉莉花为他们打了很好的广告,他们也利用茉莉花获得了他们的利益,甚至还期许着更大的效益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