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迅
5/9/2011
中共老干部、党史学者辛子陵,因一月份发表《形势与前途》演讲:反对批判温家宝、反对为朝鲜金氏父子保驾护航,遭党内压制,销声匿迹一个月。辛子陵呼籲解决权贵资产阶级问题。
七十五岁的北京着名敦煌学者萧默,五月一日写了一首诗给老朋友辛子陵,「书赠亦师亦友辛老蒙尘之时」,诗曰:「毕竟春秋写从容,轩辕台上又一人;燕雀完美终庸类,壮士虽伤仍英雄。悠悠万事杜鹃血,耿耿一团精卫心;光采如虹昭天下,丹心留取照汗青。笑看附势金枝态,珍重临风玉树身;风物最宜放眼量,时节不妨待天晴。人生如此复何憾,寄傲江湖啸长空;我夏复兴会有时,百年犹诵辛子陵。」
近年在政改评论和时政抨击颇为尖锐而活跃的辛子陵,突然销声匿迹一个月,再不见他有檄文在网上传播,也不见他与朋友聚会,更不见他在各种论坛会议上发表演讲。这引起人们猜疑,特别是网民的关注:他病了?他被监控了?他被当局拘捕了?经多方核实,三月末,北京当局对他立案审查,「不许离开北京,不许在网上发表文章,不许在各种场合演讲,不许参加各种聚会,在家写检查作交代」。据悉,现寓所社区每天有多名便衣「值勤」。二十多天里,他已四次给组织上递交了自辩书。
在京城老干部、老学者圈内,辛子陵是出了名的「死不改悔的救党派」、「地地道道的爱国爱党型学者」,他「忠心耿耿,始终维护中共总体形象」。辛子陵,原名宋科,生於一九三五年,河北安新人。五零年参加解放军,五九年加入中共。曾任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助教、军政大学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军事学院出版社社长、国防大学《当代中国》编辑室主任等职。在职和退休后,为批判极左思潮,拨乱反正,有重要着述问世。着有《毛泽东全传》(四卷)、《红太阳的陨落》等,舆论认为,他是「体制内第一个对毛泽东一生作倒三七开评价的共产党人」、「中共体制内改革派的中坚分子」。
辛子陵近年在北京学界、理论界相当敏锐而活跃,他抨击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吏治腐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他的文字和演讲引起当局格外关注。三月二十五日,他受江西省南昌大学之邀前去演讲,演讲举办前夕,北京有关机构致电南昌大学校方,下令取消辛子陵演讲。二十九日,显得无奈而又平静的辛子陵回到北京。同样的遭遇,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五六个月前的十月十六日,应北京三味书屋邀请,他要去作一次「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学术演讲。他已做了近月的准备。之前一天,组织上派人去「看望」他,希望他放弃这次演讲。他再三争取,最后被迫选择放弃。
从南昌返回北京后,他对朋友说,他有一种不祥预感,感觉有一阵阴风一阵黑雨正向他袭来,他会堂堂正正面对任何磨难。在北京市委授意下,中共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和辛子陵曾供职的国防大学政治部两名负责人,约他在海淀区青龙桥军休所谈话。
谈话内容主要是追究辛子陵在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一日的一次演讲。这一天,他受科技部老干部之邀,发表《形势与前途》的讲话。约谈他的两名负责人指出:他的演讲违背了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挑拨中南海高层之间的关系;公开传播境外敌对势力在网上捏造的关於中央领导人的不实之词。
三月九日,《亚洲周刊》记者相约辛子陵、郭道晖、陶世龙、康国雄等多位中共老人,前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探望康复中的萧默,他的《一叶一菩提》刚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当时,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正在举行,民生是重要议题。说到「两会」,辛子陵颇感欣慰,说「关注民生,稳住物价,悠悠万事,以此为大」。两年前,他就向中央提出建议:必须让利於民。二零一零年一月,辛子陵在上海一个座谈会上作了《必须大规模让利於民,才能继续保持执政党地位 》的演讲。
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一日那次演讲,辛子陵究竟说了什么?他说:「只有理直气壮走资本主义道路,经济才能发展起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开天窗说亮话,就是改弦易辙,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过,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共产党领导的,是新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这个词是毛泽东发明的。早在一九四一年,毛泽东就有了新资本主义和老资本主义的概念。他说,『现在我们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但又是人民大众的,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老资本主义,是新资本主义,或者说是新民主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完备形态,理所当然地包括更多的资本主义』」。辛子陵的这些讲话,被当局视为「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违背四项基本原则」。
辛子陵在演讲时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班子剩下不到两年的任期了。只求平安交班,平安下车,不会有大的作为了。舆论空前收紧也是怕出事,保平安。「顺着中央的思路,我对锦涛同志有两点谏言:对内不可批温家宝,对外不可发动第二次抗美援朝」。他说,有了温家宝,才有胡温新政。汶川地震以后,温家宝深得民心。取消农业税,遏止国进民退的势头,在财政支出上较大幅度地向民生倾斜,是胡温新政的三大亮点。二零一零年八月以来,温家宝七谈政治体制改革,胡锦涛没有给予支持,这是很大的失着。但千万不要和权贵集团联手整温家宝。最近,一个中宣部副部长敢说温家宝是「麻烦制造者」,这是个整人的信号。
辛子陵说:「如果整温家宝,作为一把手的胡锦涛,你不是后台也是后台。民众会把你当做权贵资产阶级的代表,逼出一个挺温反胡的高潮来。现在,金融危机日深,稳定物价,改善民生,必须要有一个能掌控局面的总理,你才能平安着陆。毛泽东晚年整周恩来,党心民心都离开了他,逼出个『四五运动』来,差一点翻车不得善终。这个教训要记取。」他关於胡温的评析,被当局视为「离间、挑拨、分裂中央高层」。
反对二次抗美援朝
据悉,辛子陵在演讲时,轻信而错误引用了境外媒体和网络上的谣传,触动了中央高层。他说,「在两韩问题上,我劝中央别再介入了,越陷越深。最近看到消息,我们往朝鲜派部队。准备在朝鲜发生内乱时,为金氏父子保驾护航。我不知道胡锦涛根据什么说朝鲜政治上正确」。辛子陵还说:「前国家副主席的儿子曾伟,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买了一幢豪宅,花了二点五亿元人民币,轰动世界……我党曾义愤填膺地号召和领导人民打倒国民党四大家族,如今我党领导人的家族,在经济地位上取代了四大家族的位置,在巧取豪夺的财富数量上远超他们,还硬说是人民在当家作主。共产党要想保持执政地位,就要继续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解决权贵资产阶级的问题。」
他与几位政坛和学界老友聚谈时,也承认自己在引用网上传言时有所不慎。不过,他坦言:「我们年龄都在七十以上,都是老干部、老党员、『老员外』,对国事仍很关心。京戏里常有一个角色『员外』,就是定员以外的人员,不在编,但还拿朝廷俸禄,就是告老还家的官员。我们头上没乌纱帽,不求升迁,可讲真话,讲心里话,不需跟风,不戴假面具讲话。我希望我们的一些意见和见解,传到中央去。我们对时政的一些评论,实际上是给中央当『编外参谋』。我们出於善意,该说的要说,听不听在当权的领导人。」
早在二零一零年十月,李锐、胡绩伟、江平等二十三位老干部发起的《切实执行宪法第三十五条,废除预审制,兑现言论出版自由——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公开信》,在海内外引起颇大反响,辛子陵是此信主要执笔者之一。四月十四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新聘任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於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於直言的人。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崇高的精神追求」。对此,辛子陵说,这给了他很大鼓励。
[欢呼中国茉莉花革命 chinajasminerevolution.blogspot.com]
中共老干部、党史学者辛子陵,因一月份发表《形势与前途》演讲:反对批判温家宝、反对为朝鲜金氏父子保驾护航,遭党内压制,销声匿迹一个月。辛子陵呼籲解决权贵资产阶级问题。
七十五岁的北京着名敦煌学者萧默,五月一日写了一首诗给老朋友辛子陵,「书赠亦师亦友辛老蒙尘之时」,诗曰:「毕竟春秋写从容,轩辕台上又一人;燕雀完美终庸类,壮士虽伤仍英雄。悠悠万事杜鹃血,耿耿一团精卫心;光采如虹昭天下,丹心留取照汗青。笑看附势金枝态,珍重临风玉树身;风物最宜放眼量,时节不妨待天晴。人生如此复何憾,寄傲江湖啸长空;我夏复兴会有时,百年犹诵辛子陵。」
近年在政改评论和时政抨击颇为尖锐而活跃的辛子陵,突然销声匿迹一个月,再不见他有檄文在网上传播,也不见他与朋友聚会,更不见他在各种论坛会议上发表演讲。这引起人们猜疑,特别是网民的关注:他病了?他被监控了?他被当局拘捕了?经多方核实,三月末,北京当局对他立案审查,「不许离开北京,不许在网上发表文章,不许在各种场合演讲,不许参加各种聚会,在家写检查作交代」。据悉,现寓所社区每天有多名便衣「值勤」。二十多天里,他已四次给组织上递交了自辩书。
在京城老干部、老学者圈内,辛子陵是出了名的「死不改悔的救党派」、「地地道道的爱国爱党型学者」,他「忠心耿耿,始终维护中共总体形象」。辛子陵,原名宋科,生於一九三五年,河北安新人。五零年参加解放军,五九年加入中共。曾任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助教、军政大学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军事学院出版社社长、国防大学《当代中国》编辑室主任等职。在职和退休后,为批判极左思潮,拨乱反正,有重要着述问世。着有《毛泽东全传》(四卷)、《红太阳的陨落》等,舆论认为,他是「体制内第一个对毛泽东一生作倒三七开评价的共产党人」、「中共体制内改革派的中坚分子」。
辛子陵近年在北京学界、理论界相当敏锐而活跃,他抨击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吏治腐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他的文字和演讲引起当局格外关注。三月二十五日,他受江西省南昌大学之邀前去演讲,演讲举办前夕,北京有关机构致电南昌大学校方,下令取消辛子陵演讲。二十九日,显得无奈而又平静的辛子陵回到北京。同样的遭遇,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五六个月前的十月十六日,应北京三味书屋邀请,他要去作一次「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学术演讲。他已做了近月的准备。之前一天,组织上派人去「看望」他,希望他放弃这次演讲。他再三争取,最后被迫选择放弃。
从南昌返回北京后,他对朋友说,他有一种不祥预感,感觉有一阵阴风一阵黑雨正向他袭来,他会堂堂正正面对任何磨难。在北京市委授意下,中共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和辛子陵曾供职的国防大学政治部两名负责人,约他在海淀区青龙桥军休所谈话。
谈话内容主要是追究辛子陵在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一日的一次演讲。这一天,他受科技部老干部之邀,发表《形势与前途》的讲话。约谈他的两名负责人指出:他的演讲违背了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挑拨中南海高层之间的关系;公开传播境外敌对势力在网上捏造的关於中央领导人的不实之词。
三月九日,《亚洲周刊》记者相约辛子陵、郭道晖、陶世龙、康国雄等多位中共老人,前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探望康复中的萧默,他的《一叶一菩提》刚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当时,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正在举行,民生是重要议题。说到「两会」,辛子陵颇感欣慰,说「关注民生,稳住物价,悠悠万事,以此为大」。两年前,他就向中央提出建议:必须让利於民。二零一零年一月,辛子陵在上海一个座谈会上作了《必须大规模让利於民,才能继续保持执政党地位 》的演讲。
二零一一年二月十一日那次演讲,辛子陵究竟说了什么?他说:「只有理直气壮走资本主义道路,经济才能发展起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开天窗说亮话,就是改弦易辙,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过,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共产党领导的,是新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这个词是毛泽东发明的。早在一九四一年,毛泽东就有了新资本主义和老资本主义的概念。他说,『现在我们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但又是人民大众的,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老资本主义,是新资本主义,或者说是新民主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完备形态,理所当然地包括更多的资本主义』」。辛子陵的这些讲话,被当局视为「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违背四项基本原则」。
辛子陵在演讲时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班子剩下不到两年的任期了。只求平安交班,平安下车,不会有大的作为了。舆论空前收紧也是怕出事,保平安。「顺着中央的思路,我对锦涛同志有两点谏言:对内不可批温家宝,对外不可发动第二次抗美援朝」。他说,有了温家宝,才有胡温新政。汶川地震以后,温家宝深得民心。取消农业税,遏止国进民退的势头,在财政支出上较大幅度地向民生倾斜,是胡温新政的三大亮点。二零一零年八月以来,温家宝七谈政治体制改革,胡锦涛没有给予支持,这是很大的失着。但千万不要和权贵集团联手整温家宝。最近,一个中宣部副部长敢说温家宝是「麻烦制造者」,这是个整人的信号。
辛子陵说:「如果整温家宝,作为一把手的胡锦涛,你不是后台也是后台。民众会把你当做权贵资产阶级的代表,逼出一个挺温反胡的高潮来。现在,金融危机日深,稳定物价,改善民生,必须要有一个能掌控局面的总理,你才能平安着陆。毛泽东晚年整周恩来,党心民心都离开了他,逼出个『四五运动』来,差一点翻车不得善终。这个教训要记取。」他关於胡温的评析,被当局视为「离间、挑拨、分裂中央高层」。
反对二次抗美援朝
据悉,辛子陵在演讲时,轻信而错误引用了境外媒体和网络上的谣传,触动了中央高层。他说,「在两韩问题上,我劝中央别再介入了,越陷越深。最近看到消息,我们往朝鲜派部队。准备在朝鲜发生内乱时,为金氏父子保驾护航。我不知道胡锦涛根据什么说朝鲜政治上正确」。辛子陵还说:「前国家副主席的儿子曾伟,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买了一幢豪宅,花了二点五亿元人民币,轰动世界……我党曾义愤填膺地号召和领导人民打倒国民党四大家族,如今我党领导人的家族,在经济地位上取代了四大家族的位置,在巧取豪夺的财富数量上远超他们,还硬说是人民在当家作主。共产党要想保持执政地位,就要继续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解决权贵资产阶级的问题。」
他与几位政坛和学界老友聚谈时,也承认自己在引用网上传言时有所不慎。不过,他坦言:「我们年龄都在七十以上,都是老干部、老党员、『老员外』,对国事仍很关心。京戏里常有一个角色『员外』,就是定员以外的人员,不在编,但还拿朝廷俸禄,就是告老还家的官员。我们头上没乌纱帽,不求升迁,可讲真话,讲心里话,不需跟风,不戴假面具讲话。我希望我们的一些意见和见解,传到中央去。我们对时政的一些评论,实际上是给中央当『编外参谋』。我们出於善意,该说的要说,听不听在当权的领导人。」
早在二零一零年十月,李锐、胡绩伟、江平等二十三位老干部发起的《切实执行宪法第三十五条,废除预审制,兑现言论出版自由——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公开信》,在海内外引起颇大反响,辛子陵是此信主要执笔者之一。四月十四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新聘任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於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於直言的人。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崇高的精神追求」。对此,辛子陵说,这给了他很大鼓励。
[欢呼中国茉莉花革命 chinajasminerevolution.blogspot.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