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原:高校「五毛」的内幕

高校「网络评论员」
南阳理工学院(在河南省南阳市)党委宣传部部长葛晨光写了一篇论文《试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在二○○九年十二月发表於《教育与教学研究》杂志上。
目前,大陆官方部门(包括各所高校)对网络评论员的相关信息一般都不予披露,因此网民们固然听说过关於网评员的一些传闻,但其实并不清楚确切情况。而这篇论文对人们瞭解大陆高校网络评论员的现状提供了一些线索。
下面依据这篇论文(以及国内学术杂志上其它相关论文),并结合笔者掌握与总结的其他信息,简要谈谈大陆高校网络评论员的一些情况。
首先看看高校网络评论员的主要任务。这可概括为四点:
一是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与上报;
二是日常网络舆论引导,包括在师生关注度较高的网站或论坛上撰写、发佈帖子,「解疑释惑」,并强化「正面言论」;
三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网络舆论引导,包括「针对敌对势力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有针对性的舆论斗争」;
四是提出加强与改进网络评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而这四项任务的核心可说是维护学校与社会的所谓「稳定」。
就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与上报而言,高校网络评论员担负着类似「网络告密者」的角色,他们依据上级指示,区分不同情况採取不同做法。葛晨光在其论文中有如下说明:
对网上「一般异常资讯」,也就是网民发表的尚未对社会、学校及特定个人(包括领导干部或其家人)构成直接负面影响的「过激言论」,可由网评员直接应对;
对网上「较严重异常资讯」,也就是对社会、学校或特定个人已经或可能构成直接负面影响的言论,网评员须尽快向党委宣传部报告,由党委宣传部视情况与相关单位协商处理意见,并根据意见积极开展工作;
对网上「重大异常资讯」,也就是「煽动性」或内容「反动」、影响社会与学校稳定的信息,网评员须尽快向党委宣传部报告,由党委宣传部向学校领导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并根据研究意见及时处置。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并未明确提到公安部门。
就网络舆论引导(尤其是日常网络舆论引导)而言,网络评论员的具体手法包括「主动导帖」、「积极跟帖」、「适时结帖」等。线民们对「五毛」的「主动导帖」、「积极跟帖」会有所觉察,但对「适时结帖」却一般不会关注。
「五毛」队伍的选拔
关於网络评论员队伍的选拔,这篇文章也谈到了一些情况:网评员主要从在高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网络中心、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部门工作的教工以及部分学生干部中选聘。
网民们大多认为高校中愿意拿「五毛」发帖的都是学生(含学生干部),实际上高校行政人员包括辅导员以及少数教师也会从事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工作,高校网站包括BBS的负责人也可能是网络评论员。
网络评论员的选拔也遵循一定的程式,包括报名、笔试、面试与政审等环节,这样可以把那些政治上较为「可靠」、知识较为丰富、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并「热心」网络评论工作的人们选拔出来。很显然,普通学生如果没得到组织上充分信任,即便想当网络评论员也难以找到「门路」。
高校对网络评论员也会加以培训。按照葛晨光及其他一些作者的论述,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网络传播与信息安全、网络评论与网上舆论引导、网络新闻採编及论坛管理、突发事件与紧急情况应对等;
採取的形式有政策讲解、业务培训、交流研讨等(也有人主张在培训中可尝试採取辩论赛、实践调查等新形式);主要目的是逐步提高网络评论员的工作技能与水准,建立有「战斗力」的网络评论员队伍。
高校党委宣传部是「五毛」的主管部门。它负责本校网络评论员的选聘、培训、任务分配、业务指导与工作考评等。这篇论文没有指出具体对网评员该如何奖惩:比如在网上发一帖是否如广为传闻的那样奖励五毛钱?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应该是:不同单位的网评员,其收入也不会一样,甚至差别较大。
这位葛宣传部长还提到:为保障网络评论员有效开展工作,高校还应为他们在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有些高校还制定了相关规章,比如湖南大学就推出了《网络评论员队伍管理意见〈试行〉》。
给「网络评论员」的新称呼
「网络评论员」(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网络通讯员」)这个名词是官方发明的,本来想作为一个褒义词,如同报纸评论员、电视评论员一般。然而,在言论自由空间相对较大、思想相对活跃的网络世界,这些官方的网络舆论引导者、操控者却似乎变成了「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而他们本人也宁愿在网络上隐藏真实面目,没有谁公开承认自己是「网络评论员」的。
网民们一般懒得称他们为「网络评论员」,而是直接叫他们「五毛」。据说他们在网络上发一帖可以得到五毛钱,但这应该是几年前的行情了。这几年,没准他们发一帖所挣不止五毛。
不过,也有人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他们每帖的收入已经降到不足五毛。网上还看到某官办单位规定「网络评论员」发帖只能拿到一毛(不知他们的领导是不是吞吃了其余几毛)。
其实,中国这么大,有这么多地方、这么多官方单位需要「网络评论员」效力,他们的收入不太可能都完全一致。而且正如官员有种种级别,「网络评论员」也会有种种级别,不同级别的收入肯定不一样。
我还想出了一个新称呼,那就是「网络发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但这个称呼或许有些长且拗口,可把它简称为「领官方津贴的网兵」。毕竟他们不应算网民,而且在中国政府组织的几支网络部队中,网络评论员队伍是较为重要的一支(另有网络骇客队伍、网络警察队伍等),称他们为「网兵」还是不会错的。
至於他们究竟属於「志愿兵」还是「义务兵」则不太好说,不过因为他们有「计件工资」可拿,可能更像「僱佣兵」一些,因此也可以叫他们「网络僱佣兵」。
另外,我认为「网络宣传员」一词也比「网络评论员」好。有些「网络评论员」在网上主要是破口骂街,乱扣帽子(包括给批评官方者扣「五美分帽子」),实在与评论沾不上边。
但这种骂街也是一种特殊的宣传,因此称「网络宣传员」更合适些。他们一般也归各级宣传部门管,「网络宣传员」称呼能更贴切地反映出这一点。
争鸣



[欢呼中国茉莉花革命 ChinaJasmineRevolution.blogspot.com 编辑与整理]

推荐文章:

最新推荐文章列表

人民力量 公民非暴力抵抗初探 (视频)

收集茉莉花的种子,记录身边发生的事件

克服恐惧,走出勇敢的第一步

《茉莉花个人安全手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