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新华社报道,“7·23”甬温线特别重大事故车辆26日深夜已经全部移出事故现场,之前埋下的D301次动车车头也被挖出运走。至于当初为何埋车头,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解释是,在现场抢险中,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潭,(机械)施展开来很不方便,还要对其他的车体进行处理,把那个车头埋在下面,是为了方便抢险。“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
正当公众对这一“史上最贵垫脚石”的说法无比疑惑的时候,在27日晚央视《经济半小时》的采访中,我们听到如下一段让人崩溃的解说词:这次事故的车厢被送往温州南站检测场进行检测,其中曾经被掩埋的车体将挖出重新检查。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专家刘铁民惊讶地问:“埋了又挖出来?”记者:“对。”刘铁民(摇摇手):“难以置信,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个要出大笑话的。”
这么个笑话让公众只有哭的份。我们当然不惮于最坏的恶意来猜测事故处理人员,我们也愿意相信你们已经尽忠职守,在完整的取证之后才将车头掩埋。但是,埋下去的车头如今重见天日,这么个“坑爹”的举动很难让我们就“信”了。正如刘铁民所说,“如果没有把应该取证全部取好,代表性的证据还没有取到就掩埋,会给进一步事故调查带来很多困难,因为物体离开了现场,再经过一段掩埋的处理,水冲一冲,泥泡一泡,证据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
这和日本新干线专家曾根悟观点一样。他说:“在日本,为了彻底查明事故原因,保存现场很重要。甚至不能搬动车辆。当然救人最要紧。救援结束后,就尽量不搬动车辆,从各个角度调查。卸车埋车的做法实在不可理喻”。其实专家不说,公众也明白。即使出个普通的车祸,也需要严格保护现场,即使现场被破坏还要尽可能还原现场。为调查真相,美联航甚至耗费四五千万美元,花了几年时间,硬是从失事海域打捞出成百万片碎片,拼出了飞机的原状。
闾丘露薇说她最想问总理的问题是,到底谁要埋车头?其实这也是当下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灾难突如其来,也许铁道部门过于慌乱,也许如日本专家所说,基本研发过关,应急处理能力太弱。但是历史上这一处理方式不是第一次遇见,封闭运行的权力惯性不可忽视。说白了,铁老大的习惯性动作发挥了致命作用。内部制度或条例规定,乃至官场文化左右了铁老大上下对待问题的态度。面对可能暴露的“大问题”,他们的潜意识调在了“自动挡”上。这种一贯的“一元应急反应结构”最大悲哀在于,决策在那里做出,实施方案在那里制定,应急行动的指令也从那里发出,在那里开始,也在那里结束。拆火车、埋车头、通车、平息事态……尽快遗忘,一切熟练到顺理成章,一场公共危机举重若轻就像铁老大的家务事。公众想问,埋在泥土之下的真相呢?家丑不可外扬?你信吗?
付瑞生,网易博客
[欢呼中国茉莉花革命 ChinaJasmineRevolution.blogspot.com 编辑与整理]
推荐文章:
人民力量 公民非暴力抵抗初探 (视频)
收集茉莉花的种子,记录身边发生的事件
克服恐惧,走出勇敢的第一步
《茉莉花个人安全手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