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该报介绍,从2010年11月起,北大在医学部和元培学院开始试点学生学业会商制度,“重点学生”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预计5月份之后,会商制度将在北大全校推广。
所谓会商制度,指的是相关院系先对这十类学生进行排查,发现后及时上报,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联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等部门进行帮扶。
其中,学生因经济贫困、罹患疾病等原因从校方得到关注无可厚非,但“思想偏激”一项,则引起舆论强烈质疑。由于定性模糊,这一标准很容易与北大赖以骄傲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传统相冲突。
《北京晚报》引述北大学工部副部长的言论称,“思想偏激”的具体例子是,“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
这一会商制度的具体成效尚待观察,据称,对于是否有因为思想偏激被“会商”的学生,北大学工部没有予以证实。但是这一制度已经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质疑。
《北京晚报》承认,多数学生认为不应将“思想偏激学生”纳入会商范围。有些学生表示担心,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很容易让人产生“校方禁锢北大学生思想”的理解。更有网络舆论激烈地表示,北大将成为收罗全国顶尖考生再改造成温顺绵羊的生产基地,所谓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闻名的北大精神不过将成为被阉割后的一块遮羞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