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2011-3-22 | 发布者: 文子
大事件記者王凱/由網路號召的“中國茉莉花行動”,雖然僅一周一次,但已引發國際媒體關注,也令中國政府高度警戒。與革命成功的突尼西亞、埃及相比,中國由於情況不同,美國專家認為現階段中國演變成全國性上街示威的可能性不大。但中東國家的革命,已讓中國老百姓看到變革的可能性,以及強勢專制政府也能在頃刻之間土崩瓦解。
“中國的薄弱環節是在鄉下地區,這些地區的問題不是茉莉花革命探討的議題,是偏地方性的議題,包括拆遷、腐敗等,它們造成的社會不穩只是局部性的,中國政府清楚這點,因此他們現在所做的,是不讓局部的示威串連成全國性的示威。”趙穗生說。
雖然“中國茉莉花行動”受到官方嚴厲壓制,但中共當局是否也會因此考慮民間的聲音,推出改善老百姓生活的舉措?關於這點,趙穗生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中國處在政權交替的過程中,要交班的領導人:溫家寶、胡錦濤求的是平安過渡,不希望有大動作,而要接班的人,包括習近平,也還沒有做出大動作的條件。”
趙穗生對《大事件》指出,為了順利接班,除了需要政權穩定,也需要強勢作風,因此改革不但不在考慮範圍,官方還會加強威權的力度。“等接上班以後,新的領導人一定會提出新發展策略,就如同當年的胡溫新政,雖然最後大家很可能像對胡溫失望一樣,也對新領導人失望,但至少一開始能給社會一些希望。”
80後是發動者也是行動者
不過,不論是中東的革命或“中國茉莉花行動”,都並非完全沒有影響力。趙穗生說,這些運動給中國社會看到變革的可能性,也讓老百姓瞭解專制政府也會頃刻之間土崩瓦解。
“中國茉莉花行動”也突顯出一項特點:承受巨大社會壓力的80後成了活動的主體。趙穗生表示,在任何社會裡,年輕人都是天然的不安定因素,他們有種天然的叛逆心理,文化大革命時便有許多10多歲、20多歲的年輕人站出來。其次,這批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在社會上遭受的壓力最大,例如大學生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買不起房子、建立了家庭,因此更有可能響應變革的要求,而在“中國茉莉花行動”裡,這些年輕人起了重要作用,是發動者也是積極的行動者。
只是,趙穗生認為,這批人很大程度上無法成為推動改革的中間力量。“到目前為止,他們的政治訴求還不明確,加上政府的壓制等因素,使得這些人進行的茉莉花行動只是小規模的活動。”
“中國茉莉花行動”期以和平的方式喚起民眾與當局對社會問題的重視,雖然和平變革是大家所期望的,但趙穗生認為,這種不靠武力的“綠色革命”,仍舊很難成為主流的革命形式。“在21世紀這個高度訊息化的社會裡,藉助網路進行變革,是一個新的發展趨勢,但既然是革命,就一定有流血、暴力,要完全不流血而達到變革是有可能,但不會是主流,即使是埃及的革命也很難說它不流血,目前利比亞則已經在流血了。”
中國80後在社會上遭受的壓力大,可能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必須在狹小的地方棲身。新華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