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乔 文章来源:法广 时间:2011/3/16
自中国2月20日出现零星茉莉花集会以来,法国媒体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报道。除了全国性大报刊之外,一些不为众人所知的小网络也在醒目的位置报道了阿拉伯世界爆发的茉莉花革命对中国政府的冲击。在今天的《法国广角》节目中,本台将向大家介绍法国记者笔下的中国茉莉花革命。
茉莉花集会在中国十三个城市相继出现的最初阶段,法国媒体的报道是夸张的。网上“小报”le petit journal 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在中国蔓延的茉莉花革命”。文章发表之后,一位网民批评说:“在现阶段即断言茉莉花革命蔓延至中国各地,这未免太乐观了。”这位网民提醒说:中国维稳能力是外界难以想象的,另外不要忘了中国还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网上警察(police virtuelle)。
三个星期之后,法国媒体对在中国出现的茉莉花集会的报道要比初期理性得多。
3月2日,清华大学中法中心主任、社会学系副教授、巴黎政治学大学研究员让?路易?罗卡(Jean-Louis Rocca) 在法国媒体发表一篇题为“中国:茉莉花在呻吟?”(Chine : le frémissement du jasmin)的文章。
罗卡在此篇文章中分析说:设在海外的中国网站呼吁民众每个星期天到一个公共场合去集会。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茉莉花集会在中国没成气候。网上的呼吁却使各地保安紧张得不得了。集会地点潜伏的便衣警察、聚集的保安比前来集会的民众还要多。
当问及中国政府为什么这么紧张的时候,罗卡先生分析说:中国有句古话说“要防患于未然”。通俗地来讲就是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措施。罗卡说:中国社会风潮从没有间断过:上访的、被强制拆迁的、对开发商不满的、受害于地方腐败的、度日艰难的民工等,各式各样的民怨、民怒层出不穷。中国政府多年来对这种社会不满采取了疏导和容忍的态度。而对会动摇其一党专制统治的政治集会活动决不会手软。
《环球时报》3月8日在一篇题为“中国对动荡的记忆已经够了”的社评说:中国社会经受不起开放“街头政治”。社评文章还说:“中国政府只需要认真发展经济和民生事业,加强法治建设,国家的凝聚力就坚不可摧,制止少数人的‘街头政治’,就会‘很正常’,得到大多数人‘同样正常’的支持”。清华大学中法中心主任罗卡分析说:许多中国老百姓,特别是中产阶层的中国人和党中央一样都不希望中国乱。
也有法国媒体分析说:中国茉莉花集会没能成气候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警察对网上监控提早捣毁了组织者网上的号召行动。
《世界报》2月21日在一篇题为“发不出的抗议声”的文章中说:“博讯”网站刚刚发起周日茉莉花街头集会活动,中国政府提前出动了大量警力。《世界报》说:中国政府这种毫不手软的做法就是要向国内外人士表现它毫不让步的姿态。
《回声报》3月3日在一篇题为“阿拉伯世界茉莉花给中国政府的压力”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西方观察家之所以这么关注中国的街头政治,这是因为希望自己宣扬的西方自由和民主在中国可以萌芽。文章表示:天安门流血事件过去22年了,西方和中国政府看到了中国社会潜伏的危机,但是一直处于集权体制下的中国以惊人的经济飞速发展驳斥了西方所希望在中国看到的“民主”、“自由”。
《回声报》常驻中国记者克里西永(Gabriel Gresillon)在他的长文中写道:西方观察家不明白为什么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无法动摇共产体制的中国。克里西永认为,中国的现实与埃及、突尼斯是不一样的。
首先,中国不像上述两个国家那样有那么多失业的年轻人。持续了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家长把孩子教育放在了首位。在中国不像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有这么多的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中国政府多年来的政策还是鼓励高学历的年轻人能够找到好的出路。
其次,中国政府对新闻媒体的控制特别巧妙。该报什么不该报什么;什么时候报什么时候不报,中国宣传部控制的很得体。《回声报》记者说,如果在报道突尼斯、埃及街头革命上中国政府犹豫不决的话,在大量报道利比亚内战上的慷慨,说明中国政府觉得,向中国老百姓展示利比亚的“乱”有利于巩固当局的政权。
法国记者也提醒说,当然中国共产党体制的未来要取决于社会贫富分化是否会加深。基尼指数统计的中国贫富差距从1993年的0.19上升到当今的0.47。问题的关键是,是否可以让度日艰难的困难户再穷下去?
法国记者分析说,中国政府当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谈了民生。他用了大量的篇幅表示要调整分配不公、稳定楼市、保持物价稳定的设想。
法国媒体在思考阿拉伯茉莉花革命对中国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冲击时都列举了中国政府挥之不去的“八?九”天安门情结。
法国地方大报《西南报》(Sud -Ouest)在一篇题为“在中国飘起的茉莉花之风”的文章中写道,20多年的飞速发展,使得3亿人摆脱了贫困,这也是一些有既得利益的中国人不愿意走上街的原因。这篇文章的作者梅耶(Eric Meyer) 在文中写道:“天安门流血事件是中国政府多么想翻过去的一页。而卡达菲一句为了国家团结有必要以天安门为例对暴动者实施镇压的言论让北京当局尴尬不已。”
网上海外法侨“小报”(lepetitjournal.com)在一篇题为“在中国传播的茉莉花革命”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阿拉伯世界2011年初相继爆发的茉莉花街头革命不可能让中国政府无动于衷。全球信息传播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脚步进入千家万户。全球化的经济有意无意地推动了全球公民社会运动。
再强大的网上监控也只能一时阻止人们对其基本权利的追求。常驻香港记者奥利维埃(Eric Ollivier) 在此文的第二部分中写道,阿拉伯世界爆发的这场茉莉花革命可以说是第一场全球性的街头革命。中国政府使出全身解数不让中国民众确切了解到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民众的真正夙求。中国政府草木皆兵的原因是报道了这些国家民众的真实夙求之后,就会触动中国老百姓的神经。仔细分析起来,经济发展不错的突尼斯也是因为腐败、财富分配不均引发了这场街头革命。
在法国媒体众多的报道中,少数记者也注意到阿拉伯世界这场街头政治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中国高层内部改革派势力。文章表示,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政改问题软弱的立场就说明他不得不屈服党内保守派的压力。
法国大小媒体在报道有效把街头革命遏制在萌芽中的同时都劝告中国不要忽略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回声报》驻中国记者在文章中写道:不论中国政府面对民众的不满还能够闯过多少关,面对她的方程式没有更多。这个方程式就是要么立即实施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要么将面对决裂于民众的窘境。如果是第二种结局的话,民众起来造反的那一天将是爆炸式的。
清华大学中法中心主任、社会学系副教授、巴黎政治学大学研究员让?路易?罗卡(Jean-Louis Rocca)在他撰写的文章中表示:“要想让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应该让像民工这样阶层的人生活有所改进。”罗卡先生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